高考結束后,當大多數考生沉浸在放松與喜悅中時,即將18歲的江西女孩玲玲(化名)卻選擇踏上一段特殊的旅程——為她的左手畸形進行一場意義深遠的手術,為自己送上一份特別的“成人禮”。醫(yī)生提醒,兒童手指畸形需盡早手術,否則可能導致骨骼、關節(jié)等發(fā)育異常,以及自卑等心理問題。
童年的陰影與成長的勇氣
玲玲的左手畸形是先天性的,2歲時曾接受過一次手術,但效果有限。隨著年齡增長,左手功能受限的問題愈發(fā)明顯:體育課上無法完成俯臥撐、打球等項目。“小時候因為有小朋友嘲笑她,讓她很自卑,性格很內向。”玲玲爸爸說。盡管長大后她表面上表現得滿不在乎,但左手的問題始終是她心底的一根刺。

玲玲的父母決定在玲玲高考結束后,陪伴她到廣州和平骨科醫(yī)院尋求治療,希望手術不僅能改善她的手部功能,更能讓她以全新的姿態(tài)迎接今后的生活。
功能改善與美觀都要兼顧
接診的創(chuàng)傷顯微外三科主任周洋檢查發(fā)現,玲玲的左手多關節(jié)攣縮、左拇指屈曲畸形、手掌及虎口瘢痕攣縮、手指活動受限。隨后,周洋主任團隊為玲玲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,包括:左拇指畸形矯正、虎口及拇指瘢痕攣縮松解整形、虎口開大成形、闊筋膜移植穩(wěn)定關節(jié)、肌腱延長移植,以及游離皮瓣修復左拇指與虎口等。其中,團隊采用“股前外側削薄皮瓣”技術,從右大腿切取皮瓣移植至左手,同時移植皮神經和血管,精準修復拇指功能與外觀。
“這類手術不僅要求醫(yī)生具備精湛的顯微外科技術,還需兼顧手部功能重建與美學效果。”周洋介紹。

手術歷時7個小時,成功矯正了拇指屈曲畸形,松解了攣縮的肌腱和皮膚,并重建了虎口結構。術后10天,玲玲的皮瓣血運正常,左手外形恢復良好。“后期通過積極的功能鍛煉,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響。”周洋說。
修復的不僅是手指,更是未來
出院時,小靈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。談及未來,她充滿期待:“上大學后,我也可以跟別人一樣上體育課了!”父親感慨道:“這次手術不僅治好了她的手,更讓她找回了自信。”

周洋提醒,兒童手指畸形需盡早手術,一是因為手指生長發(fā)育快,早期手術可避免畸形進一步加重,防止骨骼、關節(jié)等發(fā)育異常,有利于手部功能恢復;二是早期手術能使瘢痕在生長發(fā)育及生活康復鍛煉中逐漸軟化,同時抹掉了對手指畸形的記憶,減少對心理的影響。若不及時治療,學齡期兒童因手部外觀異常易被同伴嘲笑、孤立,進而產生自卑、孤僻等不良心理;青少年期社交活動受限,還可能影響未來職業(yè)選擇。周洋建議,先天性畸形手術年齡建議1-3歲,后天性畸形越早手術越好。
文|記者 陳輝 通訊員 李梅
圖|醫(yī)院提供
文章來源|羊城晚報·羊城派